检察对口援助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跨越山海,将辽宁与西藏那曲、新疆塔城三地检察机关紧紧相连,传递希望,承载未来。彼时的我,对“援疆援藏”的理解,还停留在文件里的政策、新闻中的故事,也向往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和大美新疆的壮丽山河,直到2022和2024年,我两次主动向国产偷拍 党组请缨,怀揣一颗勇敢无畏的心,带着对西藏和新疆检察事业的一腔热爱,到那曲和塔城开展援助工作,当双脚踏上那片被阳光反复亲吻的土地,才明白这四个字背后,藏着怎样滚烫的温度与深沉的重量。
初识:震撼之外是肩头悄然压上的责任
初到西藏那曲,恰逢初夏,内地早已绿意葱茏,这里的草甸却刚抽出嫩芽,远处的雪山闪耀着金光,牦牛在旷野上悠闲踱步,藏式民居的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天地辽阔得让人失语。可这份震撼没持续太久,就被现实狠狠撞了一下,高原反应带来的头晕、胃肠不适、睡眠障碍一直伴随,但这些没能阻挡我前行的脚步。工作伊始,那曲地区刑检工作不如人意,我主动提出到第一检察部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1台警车、几个伙伴,雪山、草地、无人区,4000多公里,10天10个基层院,5000余字的调研报告,让“支援”二字不再是抽象的使命,而是“如何提升刑事办案能力”“怎样打牢刑检业务基础”的实在事儿。
后到新疆塔城,这里的土地和人,都带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辽阔里藏着坚韧,沉默中裹着热忱。我知道,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就不再是“外来者”,而是要成为“同行人”。“不到新疆,你不知道新疆到底有多大;不到新疆,你不知道新疆的风有多猛。”半年中,我带领几名检察人员,不顾路途遥远,奔波劳顿,足迹遍布塔城地区7个市县检察院,行程几千公里,以“推门听庭”和“重点案件观摩听庭”的形式,现场听庭,庭后组织评议等,有力地提升了塔城地区检察人员的办案能力和出庭水平,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落地落实。当维吾尔族大妈颤巍巍地端出醇香奶茶的那一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突然有了分量。
深耕:在不长树的地方成为一棵树
在戈壁滩上化作一朵绽放的“检花”
在西藏有句俗语:“远在阿里,高在那曲”,阿里地区被称为“生命的禁区”,是孔繁森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2022年8月,我带领两名检察官助理来到阿里地区,参加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上半年不诉无罪案件异地评查工作,连续数日加班加点,对阿里地区的21件案子进行评查,其间走访了三个县检察院,行程3000多公里。通过阅卷,与办案人交谈,圆满完成评查工作。返程途中,我们被封控在拉萨80余天,当生活物资越来越匮乏,又面临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但是我还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苦中作乐的精神,经受住了突发磨难的考验。其间,老父亲突然病故,未能送老父亲最后一程,成为我今生无法弥补的遗憾。痛在心,亦无悔,援藏期间,我的足迹遍布那曲所有基层检察院,在不长一棵树的地方成为一棵树,努力成为一棵给那曲地区带来生机和力量的树。
在新疆办案有独特的民族特色,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汉语不掌握,因此,用少数民族语言办案,记录案卷,俗称“民语”案件。某基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木拉提某某涉嫌危险驾驶案是否构成犯罪提出疑议,我在指导办案时,通过听取办案检察官汇报了解到,木拉提某某参加朋友聚会时饮用了大量的马奶酒,途中将车停在公路上休息,被巡逻警察查获,以其涉嫌危险驾驶罪对其刑事拘留,向检察院提请逮捕。对照法律法规,我认为犯罪嫌疑人停车睡觉的行为,自动减轻了酒驾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血液酒精检测的含量刚刚达到入罪标准,且无前科劣迹,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不批准逮捕。但鉴于其为哈萨克族的共产党员,建议给予其行政和党内处分,以此为例,在哈萨克族同胞中开展警示教育,相互尊重、包容差异、和睦相处,让法律监督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半载征程,点滴工作,像一朵朵绽放的小花,为“油画之城”的检察事业增添些许斑斓色彩。
守望:在高原戈壁写就生命最厚重的注脚
援期结束,当车开出很远,还能看到同事站在路口不断挥手,检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高原雪山、大漠胡杨见证着岁月流转不变的坚韧,也见证一批批对口援助干部,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用双手共同铸就美好家园的赤诚,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岁月里生根发芽,长成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回到沈阳,总有人问我,“援疆援藏苦吗?”苦,苦在高原反应时的头痛欲裂,苦在思念家人时的辗转难眠。但更多时候,想起的是雪山下的星空,比任何地方都亮;想起的是戈壁的胡杨,比任何地方都挺;想起的是各民族同胞的笑容,比任何语言都真;想起的是和同事们在灯下讨论工作,累了就用高原的风提神,困了就以戈壁的星当灯。那些在边疆的岁月,教会我的远不止如何克服困难,是把他乡当故乡,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更让我懂得:所谓“忠诚”,不是华丽空洞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所谓“奉献”,不是等价回报的交换,而是心甘情愿的投入;所谓“担当”,不是遇事故作的姿态,而是挺身而出的责任。
有人说,援疆援藏是一场“逆行”,可我觉得,它更像一场“奔赴”,奔赴一场与雪山戈壁的约定,奔赴一场与各族同胞的相遇,奔赴一场对“初心”最生动的诠释。那些在高原上呼吸的空气,在戈壁里沐浴的阳光,早已融进血脉里,成为生命中最厚重的注脚。往后无论走到哪里,想起那片土地,心里总会涌起一股热流:那里有我们的牵挂,更有我们与边疆检察同事共同写下的,那些关于“忠诚、奉献、担当”的美好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