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连市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部门开展“检察官走进实验室”活动,组织刑事、民事、公益诉讼等多部门检察官分批次参观文件检验、电子数据、无人机等实验室。
零距离感受:“满格”科技感
活动中,技术部门干警通过案例解析、设备演示及座谈交流,充分展示文检仪、电子数据取证等高科技装备的应用场景,解答书写时间鉴定、法医鉴定期限等实务问题,并收集检察官对前沿技术的需求,推动服务精准对接。
“此次活动让晦涩的技术‘可视化’,为我们打开了科技办案的新思路。”参与活动的检察官表示。通过梳理服务清单,技术部门将技术支持条目化、流程化,进一步畅通了业务部门的技术协作渠道。
科技赋能:破解传统办案难题
据悉,2024年以来,大连市检察技术部门共办理各类技术案件300余件,在多领域突破办案瓶颈提供检察技术支持,取得显著成效。
在民事虚假诉讼监督中,面对表面“合理”却暗藏伪造的证据材料,大连检察机关依托文件检验技术,通过笔迹、印文鉴定揭开真相。2024年以来,文检鉴定累计协助检察官查明30多起虚假诉讼案件,其中部分案件因技术鉴别结果直接推翻原证据,成为定案关键。
法医技术性证据审查则在公诉、保外就医等案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两年,大连检察机关共审查法医类技术性证据约200件,其中20件原鉴定意见被纠正,有效防范了因技术证据错误导致的瑕疵案件。
心理测试技术虽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但通过测试结果转化,为多起疑难案件提供了突破性侦查方向,助力检察官破解取证难题。在办理一起涉嫌猥亵案中,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拒不承认犯罪事实,但通过心理测试,技术人员研判其陈述不真实,协助检察官针对案件疑点进一步深入调查,最终使案件顺利起诉。
创新拓展:数字技术开辟办案新路径
随着数字检察发展,大连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电子物证技术实现了手机存储数据的便捷提取,为电子证据固定提供新手段。通过数据的固定和提取,为检察官全面综合分析案件的背景和事实提供证据。
卫星遥感技术与无人机应用于公益诉讼,高效完成环境损害勘查和证据采集。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调取某海域的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后期的合成、标注等工作,辅助海域公益诉讼案件的顺利办理。2025年,通过多次全地区多机型无人机现场实训,进一步提升了两级检察院协同办案的能力。
快速检测实验室的建立,大幅提升案件的检验效率,检测领域包含水、大气污染、噪声、微生物、食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为公益诉讼和刑事案件的办理按下“加速键”。某社区居民反映,自己家的自来水浑浊,怀疑受到污染。经实验室取样检测发现水中微生物(大肠杆菌)超标。据此检测结果,检察机关向行政单位发出检察建议,得到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研究解决方案,并开展有关区域的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